巧合与预感——唯物主义世界的裂缝

10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如果有人问我,你相信神吗?毫无疑问,我是绝不信的。我几乎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,不信任何怪力乱神的东西。但如果有人问我,你相信世界是唯物的吗?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。

事实上,这个描述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不准确的。这个世界是物质的,几乎可以肯定。但意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,这个我却很难回答。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几乎是互斥的两种世界观,唯物主义意味着坚定的科学信仰,而唯心意味着玄学。实际上,能见到的大部分事物,都能够用唯物主义来解释,但也能用唯心主义来解释,这两种东西,都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个宇宙的状态。科学的逻辑,是任何事物,必须能在不添加额外主体的情况下,逻辑自洽的解释所有存在的现象和事物,但玄学不需要。我们可以相信科学,但也可能相信神先创造了物理规则,并以此造出了我们。这并不冲突。

然而,基于逻辑闭环的心里偏好,我是更相信唯物主义的。但这世界上仍旧有一些无法用物理规则来解释的东西。各种外星人、穿越事件、鬼怪,我都没见过,但有一类现象我是深有感触的,这就是巧合。用更准确的语言,我觉得我遇到的主要分两类,一是概率极小但仍旧真实发生的事件;第二,是第六感感应事件。这几年来,为了证实我遇到的这些巧合事件并非纯粹的巧合或者心理因素导致,我选择了用简单记录来证实。简单列举一下:

第一类:小概率巧合事件。

1. 布达拉宫柽柳宫墙,先在《伟大的中国博物馆系列 – 布达拉宫》杂志中知道,布达拉宫外墙顶部用柽柳捆扎堆砌而成,第二天又在知乎网站看到相关叙述。

巧合与预感——唯物主义世界的裂缝

2.2025.02.26。前一日刚从《道诡异仙》上看到老乞丐靠在野地里找死人贡品吃过活的剧情,次日又在油管《盘点那些娶回家贼好玩的女生》视频中看到一个妹子随手捡野外祭品水果吃的剧情。

3.2025.4.12。昨天丈母娘说,烧水壶一定不能买太便宜的,用不好的不锈钢做的对身体有害。我回答说,用正牌的就可以。如果要真无害,只能用我手上户外睡杯的材质纯钛,是不锈钢生锈就会有重金属,但是市面上还没见过纯钛加热的电热壶。结果今天在 youtube 上刷到一个蒸茶器开箱视频,纯钛发热盘,无重金属析出,更健康。

巧合与预感——唯物主义世界的裂缝

4.2024 年某日,大约 9:30,我在翻阅小 lin 视频时翻到了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世纪大战》,耐着性子看完了。因为是关于经济学的,这视频是挺久以前的,不是随机推荐,所以可以假定是随性起意,碰巧翻到了,而且碰巧有点兴趣,又不是特别感兴趣。有一定主观性,但主观性不大。约 10:00 左右,有个群里有人问道是否有人听说过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盲试。人我不太认识,问题也与我无关。可以假定,我只是碰巧半个小时前知道了答案。

巧合与预感——唯物主义世界的裂缝
巧合与预感——唯物主义世界的裂缝

这些事件基本都是小事,共同点是:1. 一个关键词或者事物,几乎在 24 小时内在不同渠道遇到两次,但历年几乎都没有碰到过,而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遇到。一句话总结就是 极低频的词汇或者事物在短时间内扎堆出现。2. 排除大数据和推送干扰,非主动搜索和寻找的结果,也就是说两次出现不存在直接关联和因果关系。

这些事件因记录的原因,确定为真,那么是否能用概率来解释,这就是问题所在。它们的出现,如果纯粹是巧合,那么也可以解释;但如果并非纯粹巧合,而是在事件发生上有背后关联,就很难用现有科学理论来解释。它们的存在更像是,某种小概率事件聚集现象。按照现有的科学世界观,每一个事物、人物、事件发生都是独立随机发展的,时间线类似于平缓的布匹,每一根时间线细丝在有限的幅度下交织,整体的布匹呈现出平滑状态。而这种事件类似于风马牛不相及的丝线被绞在了一起,形成了一个“结”。单个事物的时间线是一维,多个事物的时间线是二维布匹,而这些巧合让事物的时间线交织成杂乱的三维“蛛网”。

第二类,疑似第六感事件:

小时候有一次第六感事件让我至今忘不掉,因为太离奇了。初中时,每次上学早上都是 7 点左右从家出发,大概步行 15 分钟到学校,在路上自己解决早餐问题。有一段时间,很喜欢菜市场桥附近的小肉包子,大概一块钱 3 个。有一次,我出门的时候突发奇想,会不会有可能今天晚了几分钟出门,那家包子铺好吃的肉包子卖完了,只剩下一个了怎么办。结果,走到包子铺一看,果真只剩下 1 个肉包子,于是花一块钱买了一个肉包子加两个汤包,感觉有点亏。细节可能会有点模糊,但大概就是这么回事。重点是,之前从没出现过肉包子卖完的情况,因为毕竟晚几分钟出门,对于包子铺来说还是很早的,不大可能卖完。

这种复杂事件的第六感预测在我身上是极少见的,大多数都是更简单的小事,比如说,想到一个人,正想着对方就打电话来了这种。而奇怪的是,本月这种小预感来了一次大爆发,都发生在我老婆身上。一个月内,发生 4 次,过程都一样,因为加班或者买东西,我老婆出去了。我正想着她应该差不多要回了吧,于是给她发个微信消息,或者打个电话。结果在发微信或者打电话的 5 秒内,她开门了。其中有两次发生在同一天内。回顾一下,她这几次出门,时间其实是不大好估算的,我不可能通过估算事件来预测,就算估算也不可能精确到秒。另外,回顾之后,其实发信息或者打电话之前是有过多次冲动的,但还是压制住,再等等吧,说明我其实是有意识这么做的,虽然我不知道是为什么。所以我把这一类事件归为第六感,不像是巧合,更类似于一种对事件的感应。

对预感这件事,主流解释,是将其解释为一种记忆错位行为。先发生事件 A,然后再发生预测行为 B,由于记忆错误,将 A 和 B 发生顺序倒置,变成了先 B 后 A。但我这个月来的 4 次事件,只有一次是没发出去的,两条信息和一次电话是已发出的状态,电话还直接给拒接了,因为就在门口没必要接。这就无法用记忆错位来解释。由于事件频率很高,也很难用巧合来解释。这种事,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遇到过,但这么高频率,时间卡得这么准的应该不多。另外,有一些预感,其实 是跟推测行为有关的,这简单的小预感也不涉及推测和臆测。

很多事物和规律,如果你不注意观察的话,并不会觉得奇怪。当你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,那么你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。如果能更进一步去证实它,研究它,破解它,那你将成为大神般的存在。记录这些小事,并不是用来自己有与众不同的能力,而是我试图用记录的方式,证实这到底是我胡思乱想还是问题真实存在。目前,从记录情况来看,应该是不能用概率或者心理学来解释的。

巧合与预感——唯物主义世界的裂缝

在油管主播“自说自话的总裁”节目中曾讲过一个人猿杂交的故事。其中讲到,人的染色体有 46 条(23 对),黑猩猩及其他猿类的染色体是 48 条(24 对)。人的染色体比人猿共同祖先少了一对,其过程是先出现一个变异的 47 条染色体的猿,再跟另外一只 47 条染色的人猿交配,才有可能形成一个 46 条染色体的人类,概率极低,差不多是亿分之一的平方。而且 47 条染色体的人猿类似于骡子,不能产生后代。要在自然环境下两只极低概率产生的骡子,在一起生育产生可生育骡子的概率有多小?当然,那主播的算法是否正确,也不好说。但极低是肯定的。这种事件能够发生,会不会是因为,在某种未知规律的影响下,部分极低概率事件发生概率暴增?当然,这种想法是很难证明的。我们无法知道这些事件的条件是什么,也就无法设计实验。

当然,整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在胡思乱想,不能证明什么,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深入思考研究。我只觉得,用机械的唯物主义思维来解释所有事物,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无趣的行为。这世界不该如此了无生趣。

正文完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
验证码